“殡葬全免费”背后的民生账

山东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老人许立山的追思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举行。村支书张德全致悼词,宣读老人生平简介,与其亲人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

“这一改革,真是好!俺爹的后事,基本上不花钱就办完了,老人走得有尊严,我们做子女的也有面子。”许立山的儿子许世才说。

许世才口中的“改革”是沂水县实施4年多的“殡葬全免费”政策。4年多来,沂水县交上了这样一份惠民成绩单:截至今年4月13日,共有34451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新去世人员进公墓安葬率100%,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亿元、土地1000多亩、木材3万立方米。

不花钱办好“身后事”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沂水县县委书记薛峰回忆说,最初通过调研发现,基层70%-80%的陈规陋习集中在殡葬环节——丧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装棺再葬、散埋乱葬、封建迷信活动等,这些与乡村振兴格格不入。而殡葬难、殡葬贵、死不起、死人与活人争地,以及因丧致贫、返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很多群众都深受其害,但单纯靠一家一户是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党委、政府就要主动担当、大胆作为。”薛峰坦言。

为了让丧事不再难办,2017年5月10日,在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沂水县拉开大幕。

改革内容包括: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改革实施过程中,沂水县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的改革指导原则:“三为主”即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优质服务为主;“三不准”即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三严禁”即严禁乡镇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销售使用大棺材。

算清“六笔账”

2月19日,富官庄镇西石壁口村村民高发仁因重病去世。村支书张复芹得知后及时向镇民政部门汇报,并安排村红白理事会去他家帮忙。这是一个特别的家庭,三代人共同生活,高发仁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一走,撇下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和上初中的女儿。“这个家庭真的很难,村里要尽最大努力帮这家人把丧事办好。”张复芹说。

镇、村工作人员按照丧事礼办程序帮其家人把高发仁的骨灰安葬在珠峰山公墓。事后,高发仁的老母亲握着镇、村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好政策,帮俺省下了买棺材、修坟的好几千块钱,又跑前跑后帮着俺办丧事,不用俺操心,俺和孙女从心里感谢你们,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进这项改革,沂水县与群众算清“六笔账”:经济账,沂水县每年去世人口约8500人,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约两亿元;土地账,过去1亩地最多建20处散葬坟头,全县每年需用地300-400亩,而公益性公墓每年仅需30亩左右,可节省90%的土地;资源账,一口大棺材大约用1-1.5立方米木材,将逝者安葬进公墓,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另外还有安全账、环境账和祭祀账。

为充分配合改革进程,沂水县自改革刚启动就组织发动公墓建设攻坚战,50天时间里,先后组织召开5次现场推进会,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10万个,可满足全县10年殡葬需求。

与此同时,沂水县把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创新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新模式等改革举措一一落地,如黄山铺镇用播放哀乐、村两委干部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等仪式取代哭丧等习俗,得到百姓认同。

三个精髓

2020年4月,随着沂水县出台《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全县殡葬改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同年11月26日,这一规程上升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文明殡葬工作指南》。

此外,沂水县编排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仅2020年一年,这部话剧就在北京等地巡演60余场,计划今年在山东全省巡演。

“目前,文明绿色殡葬成为全县群众的自觉行动,老百姓对这种文明祭祀的方式很认可,一枝鲜花就能代替,比以前繁琐的形式好多了!”许家湖镇十里堡村支书郭凤学感慨。

“我们的改革,体现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3个精髓。”薛峰总结说。

4年多来,沂水县未发生一起因改革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因改革引起的恶意炒作事件。在2019年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居山东省137个县(市、区)第一名;2020年临沂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沂水县稳居第一。

2019年,沂水县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县委班子被授予全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县城如今已成为一方改革热土。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350多个地区派人到沂水县考察学习。在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该县于2020年5月开始实施婚俗改革,从彩礼金额、婚车数量、人情往来、婚宴标准等方面进行引导规范,并尝试申报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县,借此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