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殓”到底有什么讲究?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也可以说是万物的“轮回”规则,生活在世间,总要面对这些事情。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伴随着婴儿的啼哭声,一个生命的远去也伴随着亲人的哭声。中国的文化包罗万象,这其中不仅有璀璨的诗词歌赋,更有民间的“白事”文化,本文将从汉字的角度来简单讲解里面的关键词语“入殓”,也希望年轻的朋友了解一些民间的风俗文化。

白事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词语“入殓”,好奇又神秘
人们往往对发生在身边的“神秘”事情怀着好奇的心态来研究,因为人们对死亡都充满的无尚敬畏心理,从古至今,我们的丧葬文化在民俗文化里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关于白事文化中的“入殓”,大家大可不必忌讳,因为我们也早已不是懵懂的少年,了解里面的文化,也能更加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包容。

词语“入殓”

汉字的角度剖析:殓
汉字“殓”:左右结构。左边一个歹dǎi(也读è),古字形像一块残骨,本义指剔去肉的残骨。看下图歹的篆书形状:像一具尸骸,表示跟死者有关。大家记住:汉字中只要含有歹字旁边的,大多数与不吉利的事情相关,比如:残,殡,殃,殉等等。再看“殓”字的右半部分,它读佥(qiān),它有全部,完全的意思,表示给死者全身穿戴妥当,在这里也当作声旁使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造字都是有着一定的含义在里面,深挖汉字,可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特别提示:这个汉字读:殓[liàn】,不读[jiǎn]

偏旁:歹

所以,歹和佥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汉字“殓”,它指的是给死去的人穿好衣服,装入棺材中。这就是我们农村白事文化里面的“入殓”。小时候时常听到这个词语,不知道啥意思?每次问家长,大人们都不告诉。自从很早之前一位亲人去世,跟随朋友去殡仪公司,才了解到这组词语的意思,听说现在有“入殓师”这个职业。

殡仪师,也是一份职业

关于“殓”的一句诗:韩愈写的祭文
大家还记不记得唐代文学家韩愈有一篇写给自己侄子十二郎的祭文?里面有一句话就是:殓不凭其棺,窆(biǎn)不临其穴。意思就是:装殓的时候我没有亲手扶它的棺材,下葬的时候我又不在他的墓穴的旁边。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这里的汉字“殓”就是入殓,尸体入棺。从这首诗句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用这个汉字已经十分广泛了,对它的解读也比较深。大家可以收集一下关于“殓”的一些诗词,能更多的了解这方面的文化。

诗人韩愈写的祭文

“头七”是什么意思?
由于人们出于对死者的尊重,所以对入殓的丧葬文化也是非常的重视。“丧葬文化”可能对是一些年轻的朋友来说,不了解里面的文化风俗,所以在农村一般主事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他们对这些事情懂得多。比如:如果一个人去世,我们知道一般要等上三天再入殓(有些地方不同)有的地方是放置5天或者解放前一般都是放7天,但解放以后破四旧,七天就简化为了三天。这也是人们口中说得“头七”,就是人去世后的头七天。还有一种说法,具《 礼记· 问丧》 中载:“死三日而后殓。”说的就是:人去世后不立即入殓,主要是为等候死者复活,如不复生,就举行殓礼。关于这种说法,我觉得没有说服力。

民间说的“头七”是什么意思?

关于词语“头七”,给我的印象比较深的是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回魂夜》,可以说也就是通过这部电影,我也慢慢的注意到里面的一些文化。关于“头七”的解读,有些人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您有更好的解读,请一起交流互动。

入殓仪式:有大殓和小殓之分
整个入殓仪式:有“大殓”和“小殓”之分。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不明白,什么意思?“小殓”是指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指收尸入棺,汉族民间俗称为”归大屋”。入殓安排妥当后呢,棺内放入死者生前喜爱的物品,但绝对禁止放入毛织物和毛皮制品,如毛毯、毛毡等,这个在民间犯忌讳(当然你可以不信,但也要尊重里面的文化)。然后棺材内撒些粮食五谷,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也能吃饱喝足,也希望逝去的亲人在另外一个世界过的安详。当然了,这是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大家可以嗤之以鼻,但也不要较真,因为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各不相同。

白事文化

盖棺中的“躲钉”是什么意思?
等入殓完毕后,下一步流程是盖棺,就是拿着铆钉将棺盖固定住。铆钉一般为4颗,又称为寿钉。 大家知道,咱们古时这方面的讲究多,就拿这一颗钉子举例,有些孝子将自己的头发剪下几根,缠绕在钉子上,一同钉上去(表示与逝去的亲人永远在一起)。在古时舅舅在整个家庭中的地位很好,有时家里的舅舅会来钉钉子,以此来教训那些对死者生前不孝顺的子女。在给棺材打钉时,子女则在棺材前哭喊“躲钉”:向左面打钉时,哭喊去世的亲人往右边躲。向右边打钉时,哭喊着去世的亲人向左边躲。这就是我们丧葬文化里面的“躲钉”。

民间的“躲钉”

关于“躲钉”,我们这边的风俗是:在棺材封盖时,会请村上年龄大、有资历的老人来楔入钉子。在楔钉子时也会咨询家属的建议,主要告诉家属钉子钉在了什么位置(具体钉在什么位置,我不是很清楚),在棺材封上前,让家属在看上一看逝去的亲人(包括逝者的娘家人,民间说法是把逝者的灵魂带到它出生的故土)。

思念逝去的亲人

风俗规则多也是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中国人看重丧葬文化的礼节,也是源于对死者的尊重。我国是个礼仪文化大国,各个领域的规则也是特别讲究。之所以白事文化细节多,也是后人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本文通过对汉字“殓”的讲解,也是为了跟大家聊一聊关于这方面的文化风俗,也很少有人专门写这一块的内容。最后来阅读一首苏轼写给原配妻子王弗的诗,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倒头、报庙、出殡,漫谈德州传统葬俗

德州传统葬俗大致要经历倒头、上庙、报丧、陪灵、守灵、吊唁、大殓、出殡等环节。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影响,各区县葬礼仪式也有一定的差别,细节方面很难统一,这里只概述大致过程。

其一、倒头:倒头即把状况不好的老人从床上移到准备好的木板上或门板上,当地人叫“太平床”或“吉祥床”,说老人不能死在床上,认为这样不吉利。同时要给老人擦洗身子穿上寿衣,认为老人咽气前穿的衣服,可以一件不剩地带走。如果老人上边还有长辈,尸体不能停放在正堂,要停放在偏房。倒头仪式结束后要烧倒头纸,也即送老人上路的纸钱,以便老人顺利通过黄泉路。

其二、上庙:上庙也叫报庙,第一趟上庙应由孝子去,意思是老人走了,要抓紧时间向阎王报到。报庙结束直至出殡要赶六趟纸,六趟由至亲孝女、孝子贤孙前去即可。出殡起灵前要上一次大庙,本次上庙队伍庞大,人员增加到至亲和同族的旁系血亲。上庙的形式通常是一人端着托盘,盘内放供品、纸钱和香烛走在队伍的前面,孝子手持哭丧棒带领上庙的队伍在后面徐徐前行。上庙仪式可以体现家族大小(大家族上庙队伍排得很长);还可以表达子女的孝心,上庙时子女哭得越伤心,越能替老人赎罪。

其三、报丧:老人去世后,等确定完丧期和葬期,接下来就是总管事安排报丧事宜了。报丧时每到一家,报丧的人不能进大门,要在大门外招呼主人或由别人代叫,等亲戚出来后,跪哭并告知老人于某年某月某日去世,出殡日定于某月某日等事项。

其四、陪灵:老人“倒头”后,灵床要东西方向放置,待咽气后再把灵床调至南北方向,寓意老人“寿终正寝”。接着在灵床前摆供桌,供桌上放烛台一对、供品若干,再在灵床两侧撒些稻草供儿孙陪灵用。

参加陪灵的人包括孝男、孝女、侄子辈、孙子辈及族内近支,出殡那天参加陪灵的人还会有外甥、妻侄等人加入。陪灵时男的跪在灵棚两侧,女的在屋内灵床两侧。有男客吊唁时,由孝男陪哭跪;有女客吊唁时,由孝女陪哭。

其五、守灵:老人的灵床要日夜有人守护,守灵人多为老人的子女及孙辈。守灵的人要负责长明灯、续香火、烧纸钱、换供品以及防止鸡、鸭、狗、猫等靠近灵床。

其六、盖棺:把逝者遗体从灵床抬入棺内叫“入殓”,也叫“大殓入棺”。入殓时长子抱着老人的头部,其他子女抱身体将老人放入棺中。如果逝者为男性,要头顶着棺材头;如果逝者为女性,要脚抵棺材的尾部,寓意“顶天立地”。入殓前棺材底部要铺黄色的褥单,身上盖白色的被单,此所谓“铺金盖银”。随葬品除饭含、耳环、手镯外,还可以放逝者生前喜欢的东西。

其七、架孝:架孝主要在出殡日,出殡起灵后,长子一手持幡杆、一手持哭丧棒走在前面,次子抱老人遗像与其他亲属走在后面,由侄、孙、叔伯兄弟或表兄弟架着孝子的一臂前行,这在当地称为“架孝”。儿媳、侄媳、孙媳由娘家嫂子、弟媳、婶母架孝。出了门的闺女、孙女由自己的儿媳、婆家侄媳或妯娌架孝,俗称“架胳膊”。行走顺序为男的在灵前,女的在灵后。

其八、圆坟烧七:出殡第三天子女、儿孙要去坟地圆坟,圆坟一方面查看坟头是否结实牢固,另一方面要绕坟,绕坟要左三圈、右三圈,绕坟过后家人就可以和逝者“说话”了。圆坟过后是烧七和少周年,烧七以每隔七天祭祀一次,直至“十七”结束。多数地方烧完“五七”就算“烧七”仪式结束了,比较讲究的地方,要烧到“十七”才算结束。烧七过后是烧周年,烧周年以“一”、“二”、“三”周年为限,三周年烧毕,剩下就是清明、十月一前去坟前祭扫了。

疫情防控期间 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山东省东营市民政局发出疫情防控期间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倡议书,号召广大市民:疫情防控期间,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当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防止交叉感染,保障东营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东营市民政局提出:

一、提倡喜事缓办。缓办红事喜事,原则上推迟到本轮疫情得到有效管控后再行举办,提倡微信贺喜、网络送祝福等方式,切实降低疫情传播风险。确实不能延期的,应严格控制规模、简化仪式、缩短时间,做好测量体温、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防护措施。避免在特殊日期扎堆登记,前往婚姻登记处的人员务必正确全程佩戴口罩、主动测温、出示健康码。

二、提倡 丧事 简办。从简从快办理丧事,简化治丧方式,缩短治丧时间,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搞集中悼念、集中用餐等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提倡文明祭祀,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外地亲友遥祭,尽量不回本地祭拜。

三、基层组织加强引导。喜事、丧事举办之前须向所在社区(村)报备,最大限度控制人员范围特别是市外人员范围,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区人员不能参加,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未按规范落实核酸检测筛查等管控措施的不得参加,所有参加人员实名制。积极发挥社区(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引导事主推迟或简办喜丧事宜,做好居(村)民喜事、丧事指引,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四、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文明节俭办婚事、治丧事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作表率,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变观念,敦促亲友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引导居民群众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希望广大市民朋友们携起手来,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自觉做好疫情防控的服务员、宣传员、管理员,以实际行动支持和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建文明和谐、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新东营。

“殡葬全免费”背后的民生账

山东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老人许立山的追思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举行。村支书张德全致悼词,宣读老人生平简介,与其亲人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

“这一改革,真是好!俺爹的后事,基本上不花钱就办完了,老人走得有尊严,我们做子女的也有面子。”许立山的儿子许世才说。

许世才口中的“改革”是沂水县实施4年多的“殡葬全免费”政策。4年多来,沂水县交上了这样一份惠民成绩单:截至今年4月13日,共有34451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新去世人员进公墓安葬率100%,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亿元、土地1000多亩、木材3万立方米。

不花钱办好“身后事”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沂水县县委书记薛峰回忆说,最初通过调研发现,基层70%-80%的陈规陋习集中在殡葬环节——丧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装棺再葬、散埋乱葬、封建迷信活动等,这些与乡村振兴格格不入。而殡葬难、殡葬贵、死不起、死人与活人争地,以及因丧致贫、返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很多群众都深受其害,但单纯靠一家一户是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党委、政府就要主动担当、大胆作为。”薛峰坦言。

为了让丧事不再难办,2017年5月10日,在深入调研、广泛座谈、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在沂水县拉开大幕。

改革内容包括: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

改革实施过程中,沂水县坚持“三为主”“三不准”“三严禁”的改革指导原则:“三为主”即以正面工作为主、宣传引导为主、优质服务为主;“三不准”即不准一刀切、不准强制、不准搞平坟运动;“三严禁”即严禁乡镇和村向外租售土地用作墓地、严禁在基本农田修建坟墓、严禁制作销售使用大棺材。

算清“六笔账”

2月19日,富官庄镇西石壁口村村民高发仁因重病去世。村支书张复芹得知后及时向镇民政部门汇报,并安排村红白理事会去他家帮忙。这是一个特别的家庭,三代人共同生活,高发仁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一走,撇下年近九旬的老母亲和上初中的女儿。“这个家庭真的很难,村里要尽最大努力帮这家人把丧事办好。”张复芹说。

镇、村工作人员按照丧事礼办程序帮其家人把高发仁的骨灰安葬在珠峰山公墓。事后,高发仁的老母亲握着镇、村工作人员的手感激地说:“多亏了好政策,帮俺省下了买棺材、修坟的好几千块钱,又跑前跑后帮着俺办丧事,不用俺操心,俺和孙女从心里感谢你们,感谢党的好政策。”

为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进这项改革,沂水县与群众算清“六笔账”:经济账,沂水县每年去世人口约8500人,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左右,即可为群众节省殡葬费用约两亿元;土地账,过去1亩地最多建20处散葬坟头,全县每年需用地300-400亩,而公益性公墓每年仅需30亩左右,可节省90%的土地;资源账,一口大棺材大约用1-1.5立方米木材,将逝者安葬进公墓,全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另外还有安全账、环境账和祭祀账。

为充分配合改革进程,沂水县自改革刚启动就组织发动公墓建设攻坚战,50天时间里,先后组织召开5次现场推进会,共建成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10万个,可满足全县10年殡葬需求。

与此同时,沂水县把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创新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新模式等改革举措一一落地,如黄山铺镇用播放哀乐、村两委干部宣读逝者生平、鞠躬告别等仪式取代哭丧等习俗,得到百姓认同。

三个精髓

2020年4月,随着沂水县出台《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全县殡葬改革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同年11月26日,这一规程上升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文明殡葬工作指南》。

此外,沂水县编排全国首部反映殡葬改革的方言话剧《樱桃崮下》。仅2020年一年,这部话剧就在北京等地巡演60余场,计划今年在山东全省巡演。

“目前,文明绿色殡葬成为全县群众的自觉行动,老百姓对这种文明祭祀的方式很认可,一枝鲜花就能代替,比以前繁琐的形式好多了!”许家湖镇十里堡村支书郭凤学感慨。

“我们的改革,体现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3个精髓。”薛峰总结说。

4年多来,沂水县未发生一起因改革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群体性事件,也没有发生一起因改革引起的恶意炒作事件。在2019年全省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沂水县居山东省137个县(市、区)第一名;2020年临沂市移风易俗群众满意度调查,沂水县稳居第一。

2019年,沂水县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县委班子被授予全省“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全省“干事创业好班子”。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县城如今已成为一方改革热土。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350多个地区派人到沂水县考察学习。在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该县于2020年5月开始实施婚俗改革,从彩礼金额、婚车数量、人情往来、婚宴标准等方面进行引导规范,并尝试申报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县,借此为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今年清明能祭祀吗?济南

今年清明能祭祀吗?济南最新通知安排来了!

不知不觉,

2020年清明节又将要来临了,

最近不少济南朋友们关心,

今年清明能祭祀吗?

答案来了

↓ ↓ ↓

为加强清明期间祭扫服务管理,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下发通知倡导文明祭扫,并于3月26日起开通网上祭扫通道。

01

通知要求

今年清明期间(3月15日至4月15日),全市所有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公祭、骨灰撒散、树葬、花坛葬等群体性活动。

02

开通网上祭祀通道

3月26日起,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登录济南政务微博、舜网、爱济南、爱城市网、济南市民政局网站、济南贴心民政微信公众号免费在线祭扫。禁止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摆放、抛撒和焚烧祭祀用品。以殡仪馆、公墓、骨灰堂为单位,由工作人员代为开展一次集体祭扫。

我市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呼吁,清明祭扫,贵在心意,重在文明。为了您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敬请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尚未结束

防控不能放松

不同的祭扫方式

相同的缅怀深情

济南:清明期间(3月15日至4月15日)全市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记者14日从济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获悉,济南市为加强清明期间祭扫服务管理,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消除疫情传播扩散风险,下发通知倡导文明祭扫。

通告要求今年清明期间(3月15日至4月15日),济南市所有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场所,暂停现场祭扫活动;暂停组织公祭、骨灰撒散、树葬、花坛葬等群体性活动。

禁止在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摆放、抛撒和焚烧祭祀用品。

通告要求以殡仪馆、公墓、骨灰堂为单位,由工作人员代为开展一次集体祭扫。

3月26日起,开通网上祭扫通道。市民可登录济南政务微博、舜网、爱济南、爱城市网、济南市民政局网站、济南贴心民政微信公众号免费在线祭扫。

济南市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呼吁,清明祭扫,贵在心意,重在文明。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指挥部希望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齐鲁网)

济南殡仪服务一条龙

济南福和殡仪服务 寿衣 、骨灰盒、灵车、殡葬用品一条龙服务 
所开展服务项目有:殡仪摄像,殡仪录像,白事车队,灵车接运,殡葬咨询,殡仪馆预约,灵牌,随葬品,遗像制作,遗像放大…… 
各项殡仪便民服务,专业殡仪服务公司,一个电话,解决您的困难和担心…… 
销售寿衣,花圈,鲜花花篮,搭灵堂、销售骨灰盒、殡仪服务、丧葬用品全套、长期提供购墓、看墓、免费专车接送 
一、临终关怀; 
二、竖灵服务,即设置录堂; 
三、协助办理死亡证明,注销户口; 
四、免费车辆接送到殡仪馆办理择日选厅、交费等; 
五、选购用品; 
六、送寿衣等入殓用品; 
七、挽联、哀祭文(订购花圈) 
八、空调大巴接送至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 
九、火化,领灰; 
十、寄存或下葬; 
十一、一周年提醒,代准备祭祀用品 

本公司秉承“便民、为民、利民”的服务准则,结合实际情况,提供更多优质兼人性化的服务,当您需要的时候,只需要你一通电话,我们为您提供较完美较优质的服务。 
礼仪策划,白事服务,鲜花花圈,鲜花花篮,追悼会策划,灵堂布置,从净身穿衣到灵车接运,丧葬指导,和白事免费咨询,从择吉日到追思会策划,全程引导策划,北京较早较专业殡葬礼仪服务公司,到墓地下葬,真正一站式殡葬服务,殡仪摄像留下珍贵记忆, 给您较大的人生较大的悲哀莫过于亲人的亡故,在为逝者送行的较后时刻,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沉痛哀悼,深切怀念,场景是令人难忘的。对亲属来说,留下这些珍贵的镜头,留住这难忘的一刻,很有纪念意义,也是对子女无声的教育。特别是有的亲属在外地甚至在国外无法及时赶回来,不能亲自参加亲人的葬礼,感觉特别难过。留下这些珍贵的镜头,寄给他们。这样,他们能亲眼看到亲人的后事是怎么办的,多少能有些安慰。当亲人离去时,家属的心情都是很悲痛的,大脑几乎处于一片空白之中。事过境迁,很多人回过头来怎么也都想不起来自己那几天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从而留下诸多的遗憾。有了葬礼录像,就是让家属在日后悼念时,看看亲人的珍贵的镜头回忆往 

殡葬专业火了:刚入学就被单位预定

中国大陆开办殡葬职业教育始于1995年,最早开办的有湖南长沙民政学校(1999年升格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济南民政学校(2001年并入济南大学),当时办学层次为中专。

    1999年前后随着院校调整,其中的许多中专升格为大专,殡葬职业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的殿堂。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号称中国殡葬专业人才的黄埔军校,官网信息显示,该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现已为殡葬行业输送5000多名高素质专业人才。甚至有时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100%,也就是说一名毕业生会得到多个就业机会。

    据一份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学院的调研报告显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校址所在地以前就是一片墓地,为了建学校把墓都迁走了,但是还有一部分没迁,殡仪学院位于学校的一个山坡上,一墙之隔就是一座公墓。殡仪学院的学生曾说:以前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殡仪系的学生就担负起“守坟山”的责任,以防由于祭拜引起火灾等安全事故。

    高等教育设立殡葬专业是社会服务发展的必然。据这份调研报告显示,1993年,该学院一名主要创始人先后去了长沙、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的殡仪馆做调研,他发现那些殡仪馆职工中只拥有小学、中学(及未毕业)文化水平的人居然高达90%以上。

    他在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的殡仪馆招聘的对象主要是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比如建国后孤儿院收养的一些孤儿、急于回城又没有其他回城途径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还有进城顶替父辈职业的农村殡葬职工子弟等。另外,殡仪馆还成为了安置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的主要场所之一。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讲师何秀琴2016年对殡葬单位所做的119份问卷调研显示,50%被访者认为需要高职高专殡仪专业人才,还有41人认为已经需要本科殡仪专业人才。

济南市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我市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殡葬改革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倡导移风易俗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重点任务,以强有力的措施,敢于担当的作风,确保我市殡葬改革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副书记苏树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王桂英主持会议。

  苏树伟指出,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思想自觉。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是一项利国利民和惠及子孙后代的好事实事。做好殡葬改革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广大群众的民生所盼、民心所向。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推进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清醒认识到殡葬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时不我待的工作劲头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扎实抓好这项关系群众福祉的大事、好事、难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苏树伟要求,要切实聚焦重点任务,扎实推动殡葬改革工作深入有序开展。殡葬改革涉及领域广、工作内容多、落实难度大,是一场长期而又艰巨的攻坚战、持久战。要坚持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对标先进地市经验,全面规范引导殡葬行为、加快推进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全力提升惠民便民服务水平、扎实开展散埋乱葬专项治理、大力推广普及节地生态安葬。

  苏树伟强调,要切实凝聚工作合力,坚决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扎实成效。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压紧压实责任,以层层落实的强大合力稳步推动殡葬改革。一要强化责任落实,我市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要强化政策保障,殡葬改革具有公益性质,要加强政府引导和财政投入,建立激励机制,为深化殡葬改革提供政策支持。三要强化宣传引导,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革除丧葬陋俗,弘扬社会新风正气。四要强化督导考核,将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绿色殡葬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雷厉风行、尽锐出战,担当作为、狠抓落实,推动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殡葬服务政策解读之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一提到“白事”,平时大家都会觉得忌讳,可遇到亲人离世应该怎样办呢?为使市民更好了解殡葬服务政策,本周的专栏将对“白事”政策进行解读。

  问:家遇“白事”应该怎么办?

  答:1.开具死亡证明:正常死亡的,由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居)委会开具;非正常死亡的,由公安机关开具。

  2.联系殡仪馆派车接运遗体(根据规定,城镇的遗体运输应由殡仪馆承办,农村的可由乡镇殡葬服务站或移风易俗服务组织承办。禁止其他单位和个人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遗体运输业务)。携带好死亡证明、逝者身份证和承办人身份证,跟随遗体接运车到殡仪馆办理遗体存放手续,选择丧葬用品、预定告别、火化和灵堂设置等服务。

  3.按照传统风俗,可在家中设置灵堂,供亲朋吊唁。根据新时期环保要求,殡仪馆内无法焚烧花圈和火纸,请提前告知亲朋不要准备。

  4.出殡当天准时到达殡仪馆,参加告别仪式,和亲友一起送别、追忆逝者。

  5.确认火化手续,等待领取骨灰后,到墓地安葬或在殡仪馆寄存。

  6.丧事结束,妥善保管各类证明票据,及时办理销户等手续。